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进入腊月,陵川县六泉沙场村被一层淡淡的烟火气息笼罩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走进村子,便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而最吸引人目光的,当属村民们制作金饦饦的场景。(■本期摄影:王建军 李张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饦曾经是陵川人过年走亲戚的重要礼品,一般在腊月二十八或腊月二十九就会做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饦也从人们生活逐步消失。但因为味道特殊,乡愁满满,使很多老人怀念,每到腊月还有许多人会做一些,回味陵川老味道。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它的制作食材颇为讲究,一盆黄澄澄的玉米面,那是取自当地肥沃土地上生长的玉米,带着泥土的质朴与清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现在的原材料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玉米面变成了玉米面、小米、白面的合成原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馅料也分为红豆枣泥、五仁和白糖,加入这些馅料后口感更好,味道更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村民们围在一起,面前摆放着各种制作金饦饦的食材,熟练地将三种面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揉成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再擀成薄皮,包入馅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包好的面团放入一个刻有精美花纹的模具中,轻轻按压,一个带有独特花纹的金饦饦就成型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寓意,每一个金饦饦都饱含着村民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院里的村民也没有闲着,开始点火烘鏊,饦饦对火候的要求比较高,火太大容易焦,火太小不成形,必须得用柴火灶,一点点地去起火温鏊。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温好后,将制好的生品入鏊。生品正面朝上摆放鏊内,每鏊大约可容纳小饦20个左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观察火候,察看火色,以针对性地适时调整柴火的燃烧情势。因为上下火温的不同,烤制的过程中还需要翻“饦”,这样烤制出来的“饦”,上下金黄,吃起来松软香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随着鏊子里的温度升高,金饦饦的表面逐渐变成了金黄色,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刚出炉的饦饦,外皮金黄酥脆,轻轻咬上一口,“嘎吱” 作响,内里的馅料软糯香甜与面粉的醇厚完美融合,口感层次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在沙场村,饦饦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年味的象征。它承载着村民们对过去一年的回忆和对新一年的期盼。在这个热闹的腊月里,村民们用双手制作出的饦饦,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每一个饦饦都包裹着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味道,成为了村民们心中最珍贵的新年记忆。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是沙场村村民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制作饦饦迎新春 沙场村里年味浓|No.1455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