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赵同泽,1947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幼年得益于冀雅翘、赵梅生先生启蒙,受益于耕读传统文化影响,亦工亦艺乐此不疲,偶有良作,参与社会活动,获得好评。现获山西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称号,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中国根艺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梅生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等荣誉。(■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聂行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赵同泽多年专注“立体肖像版画”研究,其技术创新特点被业内所认可。所创的钱学森等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元勋立体肖像版画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契合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造像。辛勤耕耘的石刻艺术的视觉形式,塑造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以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国家气度和民族气派。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赵同泽坚持数十年在石头上进行人物肖像的素描、雕刻,然后拓片,立体装裱,为时代人物造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将湿的宣纸放到雕刻好的石板上,用刷子刷,最后将拓片立体装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近几年来,赵同泽先生开始在工具上下功夫,包括拓包、雕刻刀具等已经自创了六七百种。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在赵同泽先生家里最多的除了画作,就是拓片用的工具了。没有拿来就能用的现成工具,即便偶尔遇到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修改。先生在自创立体版画的同时,一直在创新拓包,小到巴掌大,大到向日葵一般,有尖的小包,有圆的大包。这件龙头刻刀是赵先生的最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以苍松古根虬姿入印,古朴凝重,秀雅端庄,自成一格。全国书法界篆刻家能刻铜印者极少,赵同泽的铜印作品填补了篆刻史上的一项空白。这件是根雕落款用的。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赵梅生老先生把门下弟子视为知己,他对赵同泽赞誉有加:“在世界版画史上中国人开创了立体版画的先河,他的名字将载入世界版画史。”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目前,赵同泽先生已经制作完成国内外名人肖像版画百余幅,拓片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参观过赵同泽的版画的人都无不惊叹,构图精到、功底深厚、新颖自然,将版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图为赵同泽先生作品《孔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图为赵同泽先生作品《钟南山院士》。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赵同泽先生作品:部分各种材质的印章。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图为赵同泽先生作品《孙家栋》。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赵同泽自创了几百种工具。还做了几十把专门刻铜的刀,这是其中一部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赵同泽先生为赵梅生老师刻的28×28cm的印章。他的金屋篆刻作品,以铁浅篆见长,以秦玺印风格作基础,这样刻出金属铁线且带有石章韵味的金属印章很少见,填补了篆刻史上的一项空白。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赵同泽常年受赵梅生先生艺术熏陶,悟得艺术创作精髓,一幅好的肖像版画,要将人物的精气神提炼出来,需“五艺”结合,首先须有刻碑、拓碑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有人物肖像素描、摄影、版画等技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凿石得玉——古稀老人的雕刻人生|No.1408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