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寿阳高跷竹马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源地为罕山村,始于汉唐,兴盛于明清,其间逐步融入一些戏剧元素,集高跷、竹马、武打于一体,并编排出各种竹马舞、竹马戏。(■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闻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蔑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不能打皱,晾干后用油漆涂色,清漆刷亮七彩颜色,精巧细致,坚固耐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寿阳竹马戏既有高跷的魁伟高大,又有竹马的彩饰造型;既有人们熟知的戏剧人物故事,又有刀枪剑戟的激烈拼杀,更有“上坡前倾”“下坡后座”及“马失前蹄”等高难度动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通过表演和队列变换,在或急促或舒缓的锣鼓声中,马蹄铿锵、铃铛作响、马鞭飞旋、你来我往,精湛的表演把剧中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让人感觉恍惚来到了古战场。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竹马戏的演出化妆分为道具化妆和涂面化妆,演员角色类似戏剧,分为生旦净末丑。由于条件有限,演员们演出前都是自己对着镜子化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竹马戏除了身上的“马饰”道具外,还要在演员腿上绑高跷,将两根近一米长、中间横着一截小木棍的高跷与自己的双腿牢牢绑在一起,脚底正好踩在那截小木棍上,这便是踩高跷者的受力所在,全身重量都附在这两根木棍上面。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竹马戏是罕山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每年许多文艺活动中,如:正月十五灯山庙祭祀、二月二龙抬头、七月十三轩辕庙祭祀等,竹马戏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出项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如今的竹马传人已趋于年轻化,更多的年轻人对这项传统艺术有了深厚的热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寿阳高跷竹马戏,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列为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项目;2016年第二次全国戏剧普查认定为新发现民间戏曲剧种,2020年参加全国百戏昆山盛典,成为全国戏剧文化之瑰宝。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罕山高跷竹马戏的音乐唱腔独特,演唱曲调有《山坡羊》《马腔》等,接近山歌调,半说半唱,只有武场,没有文场。其表演难度较大,演员需要掌握高跷技巧和武打动作,同时还要配合音乐和唱腔,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近年来,罕山高跷竹马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政府加大了对罕山高跷竹马戏的扶持力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和传承工作。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罕山高跷竹马戏的保护和传承中来,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和推动罕山高跷竹马戏的发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罕山竹马,蕴藏着传统文化很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地域文化的原生状态,是民间艺术舞动的活化石,是理解民俗历史的教科书,亦是地域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No.1376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