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峨嵋岭上,一个壮观的景象正在上演。昔日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的“荒沟沟”,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转身,即将蜕变为丰收的“米粮川”。这一变化,得益于当地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以及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本期摄影:高新生)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4月12日,在阳王镇阎壁村的阎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精心组织下,820余亩的撂荒地迎来了平田整地和配套蓄水、灌溉、泄洪设施等托管建设工程施工的高潮。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显示,多台大型机械在田间地头忙碌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施工,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据了解,这片撂荒地的整治工作是当地提升旱垣地带农业生产新质生产力、创新农业生产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通过集约化托管,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高质量种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可观的增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据初步估算,托管工程将为村集体增收近60万元,让192户土地流转托管农户轻松增收近20万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阎壁村的新变化,正是当地在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缩影。通过党支部引领,专业合作社的参与,以及农户的积极参与,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正在为旱垣地带的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更让农民们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也得益于当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环境和发展空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此外,这一模式的推广实施,也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随着土地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关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将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昔日“荒沟沟”变身“米粮川” 820余亩撂荒地焕发新生|No.1334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