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1月19日,稷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走兽第七代传承人王成林,和工人们正在精心制作高跷走兽。(■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史云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模型,巧妙地利用麻丝、麻纸、细绳、铁丝、竹片、布料等缝制和绑缚而成。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此外,为了将走兽塑造得栩栩如生,需得在面具上涂上五颜六色,外形威武精美,光彩照人。形象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鳌等,每一种都充满了神秘与力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高跷走兽是由两人表演的连体高跷,所以高跷的稳固十分重要,它将人与兽巧妙组合,在构思奇特、气势宏伟、铿锵有力的表演中,演绎出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王成林是稷山县阳城高跷走兽保护中心的负责人,也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他从小就对高跷走兽情有独钟,跟随老艺人学习制作和表演的技艺,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创新,成为了高跷走兽的领军人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王成林介绍,高跷走兽的制作工序分为兽头、兽身、高跷三个部分。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兽身的制作是用布料缝制成兽的形状,然后用棉花或稻草填充,用细绳或铁丝固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兽头的制作是最复杂的,需要先用泥土做出兽头的模型,然后用麻丝和麻纸包裹,用细竹和铁丝加固,再用刀刻出眼睛、鼻子、嘴巴等细节,最后用颜料涂色。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高跷走兽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起源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清雍正初年,是规模盛大的庙会祭祀仪式活动。于2006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王成林和他的团队不仅致力于保护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还积极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技艺,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努力让这一非遗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如今,高跷走兽是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的一张名片,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载体,它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同时还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稷山非遗传承人匠心打造高跷走兽|No.1298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