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1月11日,稷山县太阳乡刘家坪村,村民高俊良和邻居赵师傅正在自家屋里编制苇席。(■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史云平)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据了解,他们利用当地成熟的芦苇,经过分叉、碾压、编织出精美的人字图案,并细致地收边,制作出四六、五六、七五等各种尺寸的苇席。图为两人一起碾压芦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编织苇席已成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技艺,村民们从小便跟随长辈学习编织,不断摸索、创新。在他们的巧手下,一捆捆普通的芦苇变成了实用耐用的苇席。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选择长度适中、质地坚韧、颜色自然的芦苇,去除杂草和枝叶,挑选出合格的芦苇备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根据苇席的规格和图案,用不同的编织技法进行编织。编织时保证线条平直、紧密、无缝隙,同时保持苇席的平整和美观。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才能编织出高质量的苇席。这项技艺不仅需要熟练的手艺和经验,还需要对芦苇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有深入的了解。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村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芦苇资源,编织成苇席,用于农村晾晒粮食和土炕上的铺垫等。这种苇席具有防潮、保暖、透气等特点,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型建材的普及,苇席的需求量逐渐减少,这项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但高俊良和赵师傅坚守初心,不断探索创新。他们制作的苇席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为这项古老的手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传统苇席编织技艺焕发新活力|No.1292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