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金秋太行,田野染“金”。地处太行山下,清漳河畔的左权县麻田镇东安村,在金色的稻田里,机声轰鸣,人声沸鼎,农民怀着丰收的喜悦开镰收割水稻,成为秋天里一道美丽的“丰”景线。(■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赵卫东)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东安村位于左权县麻田镇东北部,全村170户580口人,耕地面积300亩,这里水源充足、气候温润。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享受丰收喜悦的季节。麻田镇东安村金黄色的稻田美景引人驻足,丰收的气息弥漫整个田野。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近年来,麻田镇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产业,一切围绕产业,一切服务产业”的发展理念,因势利导,积极发展水稻种植,构建起集“耕、种、防、收、储、加、运、销”为一体的水稻产业全链条。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带动脱贫群众稳就业、促增收,水稻已成为麻田镇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优”产业。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2019年,在县交通运输局的驻村帮扶下,东安村多方考察,引良种、学技术,发展了50亩纯天然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示范田,一改以往的传统种植,统一秧苗、机械种植,当年水稻便获得大丰收。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2020年水稻种植扩大到60亩,购进打稻机,完成渠系配套设施建设;2021年种植规模扩大到80亩,购进推米机、插秧机,提高了出米率。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2022年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余亩,配套新建2座钢架式育秧大棚,安装自动化喷灌系统,购进全套育秧机器设备等;2023年种植规模扩大到200亩,实行集中机械化操作,节省了人力、减轻了劳动负担,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东安村成功经验辐射带动周边村效仿种植,今年全镇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500亩,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麻田镇以东安村为示范发展水稻种植,采用党建+基地+农户模式,党组织领办、农户种植、合作社收购,加工包装,统一销售,2022年每亩水稻产量达1300斤,亩收入2600元,比种玉米增收近一倍,村集体收入增收近10万元。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今年注册了“清漳牌”大米品牌,与知名企业北大荒集团合作,试验种植了晋稻17、华浙210、长粒香、五优稻等优质品种,打造“麻田高端稻米”品牌。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下一步,麻田镇将结合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以农旅融合为契机,建设清漳水稻观光田园,为艺术家、院校美术师生提供写生田园画卷。同时把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落实到位,坚持探索创新水稻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特色产业链条,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增效、农村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群山环抱的这片金灿灿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灵动的秋日油画。温暖的气候、丰沛的河水、肥沃的冲积土地,让这个因秀山绿水而被称为“太行山上小江南”的地方,有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香”。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金色稻田“丰”景如画 农民笑开颜|No.1241
《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是山西省最受关注的原创图片新闻发布平台,由山西新闻网视觉部具体运营。山西新闻网视觉部记者与旗下遍布全省各地的近200名本网持证特约摄影师不定期将各类鲜活题材发布与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采编邮箱:sxrbsjz@126.com,公众微信:Asxsjz,主编微信:kingbackL,合作电话:0351-4281495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